- 10本有聲書 親子伴讀:《潤物無聲——華叔精選文章聲影檔案》 📽️YouTube
- 專題:「大江東去一瓢飲.浪淘不盡是豪情」華叔的生平、箴言、教育理念、觀察和建言
- 10篇華叔手稿
- 華叔實物展示
- 10幅漫畫看華叔
- 10本書看華叔
- 10個華叔專訪/特輯
- 華叔10大語錄
- 10個華叔密碼
- 司徒華紀念網站
人的一生,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瓢。怎樣看待自己這一瓢呢?或給過路的缺水的征人喝一口,好使其繼續前行;或澆在一綑將枯的野草,維持其即使是短暫的生機,好使那荒漠多一星星的綠意;或給那污垢洗刷一下,好使地上多騰出一角清白。要不,也隨滔滔而逝。 ——《大江東去》司徒華自言,站在大江東去的岸邊,他已得了其一瓢之飲,恬然豁然;後人觀之,華叔這一瓢,猶如一股活水,滋養了香港的教育、民主事業,惠人無數。
1952 任教於紅磡街坊公立學校
1961 擔任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至1992年退休。
1973 發動兩次大罷課為非學位教師爭取合理薪酬;參與創立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」(教協)並擔任會長,1990年退任副會長,1996年轉任監事會主席
1978 「金禧事件」爆發,帶領教協發動萬人集會和罷課,逼使當局另設學校安置金禧師生;發起第二次中文運動
1982 反對日本竄改歷史教科書,發動3萬人到維園示威
1985 循教學界功能組別晉身立法局;與李柱銘獲北京委任為《基本法》草委
1989 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」(支聯會)於5月21日的大遊行中誕生,司徒華擔任主席至病逝;「六四屠殺」後退出《基本法》草委會
1990 組建「香港民主同盟」,後與「匯點」合併為「民主黨」,擔任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和黨鞭至2008年
1991 循地區直選晉身立法局
1997 杯葛臨時立法會,民主派議員集體「落車」
1998 捲土重來再晉身立法會
2004 宣布不再參選立法會,告別18年議會生涯
2011 1月2日肺癌逝世,享年79歲
※ 站在大江東去的岸邊,我感到已得到了一瓢之飲,因而心裏恬然豁然。育人
※ 對人生要有所執着,又要有所澹泊。精神上執着,使自己感到活在人間,有人氣,因而精進;物質上澹泊,使自己清心寡慾,雜念摒除,因而灑脫。一張一弛,協調得宜,有益身心。我將會這樣活下去,活得多久就執着和澹泊多久。
※ 我希望我最後的標點符號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句號。
華叔執教四十載,教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,促使他走上公民抗爭的道路,也讓他踏足政壇。
罷課
1973年政府削減文憑教師薪酬事件,司徒華(中)牽頭在總督府門前請願,更策動全港教師罷課行動。
宣誓
司徒華1985年首次擔任立法局議員,拒絕按照誓文規定效忠英女皇,不但沒有被DQ(取消資格),反而逼得港英政府修改誓詞。
絕食
司徒華一生致力爭取香港民主,圖為1988年他率眾在新華社門外絕食,爭取民主基本法。
聲討
「平反六四,革命尚未成功;建設民主,同志仍須努力」是司徒華的遺囑。圖為1989年6月4日,支聯會發起黑色大靜坐,華叔在會上聲討中共血腥鎮壓民運,悲憤填膺。
澹泊
「一劍一簫甘澹泊,亦狂亦俠也溫文。」華叔一生堅持澹泊和精進,不追求名利,活着一天就奮鬥一天,抱着理想信念直至瞑目。
按圖放大 |
浪淘不盡是豪情
歷史猶如滾滾東逝水,每個人是一點水滴,最終會匯入這條長河。
支聯會創會主席司徒華,人稱「華叔」,一生經歷風浪,見證中港兩地政治和社會的重大變遷,致力推動民主改革,對香港的歷史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。九七回歸前,華叔提出「不撤退、反倒退」,預計香港可能會出現多方面的倒退:改變選舉方式,在建制內盡量排除民主力量;限制結社、集會、遊行;控制司法系統;打壓新聞自由,「關起門打仔」……如今所謂「二次回歸」來勢洶洶,這些預言不幸一一成為事實。現時回看華叔當年的觀察與建言,仍然有所啟發。
大江東去,淘盡風流人物;淘不盡的,是那份豪情壯志、那份睿智。
▓ 何為「愛國」?
「我心有大愛,一無所懼。我愛國,因為看到民族的苦難,我愛我的同胞;但愛國並不等於愛黨,也不等於愛一個政權。我的終極目標,是要結束一黨專政,建設民主中國。」
九七回歸以來,關於「愛國論」的爭論不時出現,近期尤甚。華叔對於「愛國」 有其一套論述,他認為當政府鼓吹「愛國主義」的時候,往往是悲劇的年代:一是國家被侵略;二是要侵略別的國家;三是統治者視國家為鎮壓機器,假「愛國主義」之名去欺騙和鎮壓人民。但凡是民主、自由、人民受到尊重的國家,毋須時刻強調「愛國主義」,但人民的愛國感情自然而然會培養起來。華叔領導的支聯會被中共視為「眼中釘」,五大綱領之一的「結束一黨專政」更觸碰中共禁忌,但華叔仍被公認為「愛國者」,連左派亦對他尊敬有加。
▓ 支聯會被取締?
「支聯會應該是我最後離開的政治崗位,因為它艱苦得多,風險極大,我願意承擔。」支聯會在1989年北京學運高潮時誕生,延續至今。華叔曾總結支聯會工作能堅持下去的三大原因:1) 工作人員都是從信念出發的義務工作者;2) 財政制度嚴謹,積極開源節流;3) 領導成員穩定、多元化,近年提出「薪火相傳」 口號,招募年輕生力軍。當然,最重要是「六四」本身的意義,香港人、內地人以至世界上所有支持民主公義的人,都不會遺忘。華叔一直背着支聯會的「十字架」直到生命最後一刻。現時《港區國安法》壓頂,這個十字架更加沉重,但正如華叔的叮囑:「運動是有起有伏的,兩山之間便有一谷,低潮時要沉着,高潮時不用太過高興」,支聯會一直準備最困難、最危險的事情出現,作好思想、組織和物質上的準備;只要港人以至海內外同胞對民運的支持仍然持續,支聯會及其信念仍然會是無形地存在着、活動着。
▓ 如果沒有「六四」集會?
「六四時我在想,這個政權已徹底暴露它的真面目,不惜用軍隊屠殺人民,這是我對『六四』最深刻的認識,這是無可饒恕的。」「六四屠殺」是華叔與中共關係決裂的轉捩點,也改寫了香港的命運。誠如華叔所言,香港人對「六四」已產生了一種基本感情,不僅是同情當年的民運,反對當時的血腥鎮壓,同時認為堅持紀念「六四」,即是堅持反對鎮壓,這實際上也是保衛香港的民主、自由、人權、法治的一種力量。
然而,持續了30年的維園燭光集會,2020年被政府以疫情為藉口打壓,2021年在《港區國安法》下,集會風險更大。華叔曾設想,如果集會被禁,紀念 「六四」 的活動反而會更加多元化,由「點」連貫成「線」,由「線」擴展為「面」。
華 叔 箴 言
※ 在少年時候,我就認為,堅持一個正義的信念,是要付出代價的,甚至是最高的代價。「還有豪情似舊時」,至今,我仍時刻這樣地準備着,不管有沒有恐嚇威脅。
※ 有人常常說,妥協是政治藝術。我以為,出賣背棄原則的妥協,是「偽術」;「退一步、進兩步」的妥協,則是策略的運用。有人常常提及「政治智慧」,我認為「政治道德」更加重要。
※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,愛的不是黨、領袖、政權,而是人民、傳統文化、土地山河。
※「合法鬥爭」是群眾路線問題,與法治無關。「公民抗命」是惡法反抗,要抓好「戰機」才可發動。
※ 做不做議員不重要,最重要是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,不要辜負「人」這個莊嚴的稱號。
化作春泥更護花
司徒華先生執教四十載,用了半生時間成就人的事業。教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,促使他走上公民抗爭的道路,也讓他踏足政壇,對香港的歷史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▓ 教育理念
司徒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,對學生來者不拒,有教無類。他大部份學生均於徙置區成長,他不要求學生成績突出,只期望學生老實勤懇,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。司徒先生常說,老師最重要是懂得疼愛學生,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愛心與耐心。
一位學生曾對我說:「校長,你有一句話,我是永遠記得的。『希望你即使不能造福社會,也不要為害社會』。我做到了,而且還記着。」
這三個本是最頑劣的學生,都達到了我對他們的期望:老老實實,勤勤懇懇,自食其力,勞而有獲,讓家庭溫飽,做個好市民。 取自司徒華篇章《我對他們的期望》
貫徹「成功教育」的信念,要有三個相信: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,都有成功的潛能,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。從這信念出發,教導的核心是「幫助成功」,讓孩子得到成功,恢復自信。 取自司徒華篇章《失敗不是成功之母》
▓ 教育改革
司徒先生是本港教育改革的先驅者,更是本土不少教育與社會議題的倡導者。1970年代初,他成功凝聚教育界的力量,發起兩次全港性罷課,為文憑教師爭取合理待遇、推動教育改革,參與成立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」(教協)並出任會長,自此本港的工會及壓力團體遍地開花。司徒先生認為教育政策要有穩定性,教協作為工會應維護會員的合理權益。
為了教育下一代,教師們要以身作則,樹立榜樣,為反對不合理的事物而抗爭。 取自司徒華篇章《黑色星期五》
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。教育要有穩定性,在穩定中又要有預見,不可以靈機一觸去制定政策;教學要有愛心和耐心,其成效不可按件計工,以一般方法去衡功量值。 取自司徒華篇章《世紀末新愚公》
司徒先生一生學而不厭、誨人不倦,堅持以愛心和耐性,言傳身教,培育香港的下一代。為延續司徒先生的精神,教協於2011年成立司徒華教育基金,每年舉辦「司徒華獎」,嘉許好老師、好學生,傳承「有教無類,扶攜弱小,以生命影響生命」的精神。
華 叔 箴 言
※「你的『即將來到的日子』 是甚麼呢?」「它就是孩子們。」
※ 歷史中的大是大非,是全人類的良知的反映,忘記了,這就是背叛了全人類和自己的良知。
圖說:
- 1973年政府削減文憑教師薪酬事件,司徒華(中)牽頭在總督府門前請願,更策動全港教師罷課行動。
- 司徒華在「金禧事件」扮演重要角色。
- 「平反六四,革命尚未成功;建設民主,同志仍須努力」是司徒華的遺囑。圖為1989年6月4日,支聯會發起黑色大靜坐,司徒華在會上聲討中共血腥鎮壓民運,悲憤填膺。